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自主创新的高铁路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我国自主创新的高铁路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是福厦高铁,于2023年9月28日开通运营。这条全长277公里的铁路一路穿山越海,宛如一条横卧在福建沿海的“钢铁巨龙”。其科技含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建设难度大:福厦高铁的桥隧比超过85%,再加上台湾海峡集中了各种海上恶劣环境,该项目又三跨海湾,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 先进技术的强劲支撑: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不惧艰辛、攻坚克难,还***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如自主研发的新型无砟轨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列车在高速运行中的阻力和噪音;首次***用了自主研发的新型铺轨机组,实现了无缝线路钢轨的精准定位和铺设;首次在跨海高铁建设中***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道岔,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平顺性等特点。
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为福厦高铁的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也为我国高铁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的高速铁路走过了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根本性转变,自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2009年我国高铁便步入自主创新阶段,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数开始迅速增长。短短十年间,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经突破2万公里之多,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仍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高铁里程数有望超过3万公里,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以上。
如今,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了老百姓的出行体验。乘坐高铁,可以享受到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准时的服务,其出行感受甚至超过了乘坐飞机。
然而,高铁的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准时的背后是无数“高铁人”用默默奉献换来的。本人有幸跟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维护、设备供应商等多个单位,参加了一次某高速铁路沿线设备设施故障排查,深有感触,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点高铁背后的故事。
事故的起因是南方某高速铁路沿线隧道内的通风设备无故突然自行启动,运营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利用“天窗时间”(天窗时间是指00:00—04:00)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紧急抢修及维护。由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列车都在运行,且发车密度很大,为了运行安全,高铁沿线轨行区是严禁人员进入的,因此,除非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事故外,沿线设备设施的维修及维护都要安排在夜间没有列车运行的“天窗时间”,即使没有接到设备故障报警,仍需要每天进行必要的线路巡检工作。隧道内闷热潮湿,蚊叮虫咬,环境甚是恶劣。此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高铁的安全运行背后是众多科技人员默默奉献的结果。
每天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都离不开千千万万“高铁人”的认真工作,每当我们已进入梦乡,他们的工作却才刚刚开始。
若以我国CHG3‘和谐号’动车组为例,一列高速列车的牵引功率如果靠马来完成,按1马力=735瓦特计算,则需要马的数量是11***3匹。”
朋友惊叹道:“啊,这不就是古时所说的‘万马奔腾’么?”
这位学工科的朋友,竟然能用“万马奔腾”来形容当今的高速列车,让我很吃惊。他具有如此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我始料未及的。纵观人类交通史,马车与火车,本就是一个有着脉络联系、承前启后的趣味话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自主创新的高铁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自主创新的高铁路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gmgns.com/post/39023.html